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今日淮阴 专题专栏 双拥工作 工作动态  
在淮阴区,有一群种植赤松茸的退役“菌”人

2024-12-27 09:53 来源: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广大乡村正成为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的热土。在淮安市淮阴区,一群曾身着戎装的退役军人,扎根乡村大地,变身成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老兵新农人”,带领群众种植赤松茸等蘑菇食用菌,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退役“菌”人。

连日来,随着最低气温临近冰点,淮阴区刘老庄镇林下赤松茸种植林地内,每天的出菇量也逐渐减少并即将开始休眠模式。种植户、退役军人王林忙着和工人把采下的蘑菇分拣分级装箱。

今年,王林在刘老庄承包了100多亩苗圃林地,利用林下的空地种植赤松茸。9月份起垄、下种,在寒冬来临前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收成。“这一季的收获还是相当可观的,成本基本上可以收回了,来年春天还能收一季,那就是净赚的了。林下种植赤松茸的确是个好项目,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尝到了林下种植蘑菇甜头的王林高兴地说。

退役军人王林是淮阴区徐溜镇的一位青年农民。2010年底退役返乡后,王林在外打过工,也尝试过多次创业,但效果均不理想,直到2022年在淮安市、淮阴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老兵新农人”培训班上,认识了同是退役军人的蒋红军

蒋红军当时正与淮阴师范学院团队在淮高镇刘河村合作开展“稻菇轮作”种植推广,试种了赤松茸、羊肚菌、姬菇、仿野生的杏鲍菇四个品种。通过试验,由于赤松茸种植相对简单、投资也较少,最终选择了大规模推广种植赤松茸。

试种成功后,在国家相关政策资金支持下,蒋红军建起了120个简易温室扩大了赤松茸种植面积。但随之而来的疫情让大量上市的蘑菇因无法运输外地而变质,损失不小。出于对国家疫情防控的信心、对蘑菇产业前景的乐观判断,蒋红军和其他几名退役军人共同商议,决定再难也要把赤松茸项目做下去。“当时就觉得,种植技术上有高校专家团队的支持,长三角地区的销路已经打通,只要我们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的发展。”在部队养成说干就干、咬定目标不松劲的果敢作风,让蒋红军和战友们坚持下来。后来,随着防控形势的转变,赤松茸市场开始好转起来,项目逐步扭亏为盈,到现在可以说供不应求、产销两旺,包括王林在内的更多退役军人开始陆续加入到蘑菇种植这个产业中来。

“有很多人都到我们这边学习种植技术,但最终我们还是以退役军人为主,来一起发展这个产业。共同的当兵经历,让大家有共同的话语,更有一种信任和默契。遇事不犹豫,不瞻前顾后。市场就是这样,有机会就要果断抓住才行,犹豫再三只能错失良机。”蒋红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