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走进淮阴 淮阴旅游 
淮阴八大碗

2021-10-12 10:42 来源:淮阴区人民政府 字号:[ ]

优秀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风土人情、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有些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有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会作为历史的见证存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淮阴八大碗是淮阴民俗博物馆一个主题展馆。

明清时期,淮阴融南汇北、往来频繁,八大碗已负盛名,乾隆皇帝南巡品尝后盛赞,自此名声大噪,成为地方特色民间美食。

淮阴人朴实、勤劳厚道尤其热情好客是远近出了名的。但凡有人临门,即使不认识也会视为贵客,热情地打招呼,随即搬出凳椅请坐,接着就是递烟、奉茶,如留打荷包鸡蛋下挂面是招待过客的家常饭。凡亲友登门,更是盛情接待,递烟、奉茶后,随即就要摆上花生、瓜子、糕点、糖果请来客品尝,便餐也少不了鸡鱼肉蛋,正席酒筵更是丰盛。

淮阴,来了贵宾,或过红白喜事、或小孩抓周(过周岁)、或老人寿诞、或开张营业、或上梁立柱、或打大工、或节日吉庆等,皆要设宴款待宾客八大碗是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八大碗实际是一桌菜,是一种民间的请客习俗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淮阴人家里办事情,招待客人的八道菜在民间叫做八样头当时使用的都是八仙桌,受桌子大小的影响,摆放八碗菜正好。那时候无论哪家办红白喜事,只要请客都是这八样,形式一致,内容一致,家家如此。“八样头”在当时已经是高规格的宴席了

传说从宋代开始,淮阴农村就有了用扣碗设宴的习俗,每逢结婚生子、老人丧葬、朋友聚会等大事,都用扣碗招待宾朋。至明清两代淮阴扣碗已负盛名,乾隆十六年 (1751),乾隆皇帝驻跸淮阴马头惠济祠行宫品尝当地农妇做的八大碗土菜连声叫绝,赐名“清口八大碗”。自此,以流行于淮阴清口一带的“八大碗”名声噪,品尝者络绎不绝。

八大碗看似平常,但料、做工都极讲究。大碗以肉类作为主要食材,汇集汆、炸、炒、煮、蒸、烩、溜等多种烹饪功夫,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经过一系列工序,精制而成。荤菜一般都要将肉装到碗里,放齐作料,上笼屉蒸制,蒸熟后再将碗口对口,翻扣到碗里,浇上老汤即可上桌。八大碗”特别注重老汤的调制,因为汤是味之源,厨之本。常言道唱戏的腔厨师的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熬制高汤讲究汤醇味美,营养丰富,浓而不腻,淡而不薄。由此烹制的菜肴,肥而不腻,香味浓郁,老幼皆宜。那真是色香味俱佳,美不胜收,书之不尽。

在经济拮据物质匮乏的岁月里,八大碗是款待宾客的最高标准,是普通百姓不可多得的美食。家有喜事,虽然生活艰难,箪瓢屡空,但主人将殚财竭力,把宴席办得像模像样,体体面面,风风光光。依照当地风俗,提前几天就请厨师,搭大棚,垒灶支锅,赶集买菜。乡邻乡亲,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去邻居家里抬桌子,搬凳子,借锅借盆,洗洗涮涮。总之,剥葱扒蒜的,刮姜砸炭的,分工明确,尽心尽力。里里外外,忙忙活活,热火朝天。说着笑着,吆吆喝喝,不亦乐乎,实在是农村家庭之盛事。

早期的八大碗一般就地取材,以肉类为主,分别精选猪肉、鸡等制作而成,配料为千张、豆腐、黄花菜、白菜、青菜、菠菜、韭菜等。具体来说,“八大碗”为酥、红肉、方肉、肉圆、鸡泡饭、鸡蛋皮、千张卷(卷煎)、烩豆腐(或油炸)等8道菜,此外还有两碗汤:油渣韭菜汤、青菜鸡蛋汤,因此有的地方也称“十大碗”。“八大碗”荤素搭配,可以与馒头、大米饭相搭,吃起来唇齿留香。

。酥鸡是农家婚丧喜庆,多以鸡作为“头景”上桌,客人评论厨师手艺如何,也都是以鸡的制作为标准。鸡制作相当讲究,它选用瘦猪肉糊、鸡蛋黄、馒头屑、淀粉,用盐、葱、姜、胡椒粉、味精等佐料搅拌均匀,然后厚约半寸肉饼。做好后将其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一般先改刀成条状或菱形块,配以青菜或菠菜姜葱等佐料。……酥鸡上桌,肉香扑鼻,夹而食之,不肥不腻,娇嫩爽口。此菜为招待客人的头菜,有“蒸蒸日上”之意,开头就是美好的祝福。这道菜端上桌子,主人道菜名,宴席方可开始。

红肉(扣肉)它是喜宴上人们熟悉而又不可缺少的一道经典名菜。红肉以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为主料,将其切成长短相等,薄厚一致的肉片,经过煮、炸、蒸等工序烹制而成。红肉是炒过糖色的,刚出锅的红肉,肉皮橙红,肥肉微黄,瘦肉棕褐浓油赤酱亮晶晶,颤巍巍,层次极其分明趁热吃上一片,满嘴流油,痛快淋漓。其口感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入口即化,奇妙无穷,实乃人间之美味。甜肉:五花肉下水焯十分钟,取出腌制一会,下锅炸至表面金黄,捞出切片放入老抽、火面、糖搅拌均匀放入锅中蒸一小时就做好了。

方肉:俗称“方块肉”,是按照其形状叫的,其实就是肥肉。把猪肥膘上残留的皮肉都剔除干净,剩下的净肥膘肉切成3cm见方的方块,在开水锅内焯洗后取出,在清水内洗净,锅内加锅垫,将小块四方肉下锅,清水加至与肉面相齐,肉油不溢出,不碎不腻、喷香糜烂,入口即化。一只大端上来,厚笃笃方肉,滋润丰满,特别吸引食客眼球,是上佳的下酒菜和下饭菜。

肉圆。肉圆俗称肉圆子、肉坨子、肉丸子,外形圆圆滚滚的,有“团团圆圆”之意,取其吉祥之意是传统名菜之一。小肉圆十六个一组,每客两个,寓意“好事成双”;大肉圆四个一组,寓意人生福、禄、寿、喜四大喜事,也叫四喜丸子。肉圆以猪肉、鸡蛋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油炸、笼蒸而成色泽金黄,芡汁清亮,鲜咸滑嫩,味道甘香口感饱满回味悠长。烩肉圆常用于喜宴的压轴菜,那真是堪称寓意好,味道佳的喜宴之大菜。

卷煎是用豆腐皮或鸡蛋摊饼卷上肉馅蒸熟,千张卷:将肉剁成茸香菇去蒂,洗净,切成末冬笋 去壳、老根,洗净,切成末鲜虾仁洗净,切成末将肉茸、香菇末、冬笋 末、虾仁末同放入一碗内,加精盐、味精少许、黄酒拌匀,再加上蛋清上浆拌匀制成馅心将千张皮用热水泡软洗净沥水,千张皮一一摊开,各放入馅心卷成皮卷卷好的皮卷整齐地码在里面抹过一层油的大碗内,加入鸡汤200毫升、精盐、味精少许入笼以旺火蒸15分钟取出,滗出汤汁翻扣在盘中。炒锅置火上,倒入熟猪油烧热,下入姜末煸出香味,将滗出的汤汁倒入锅内烧沸,下入湿淀粉勾成流水芡,淋入鸡油 ,浇在千张卷上,撒上白胡椒粉、葱花即成。

豆腐。豆腐寓意“都富”,十分吉祥。烩豆腐是最具地方特色的菜肴,豆腐选用本地生产的盐卤豆腐,一般由主家提前一两天制备好。优质的大豆经过石磨研磨、渣浆分离、卤水点制、高压成型等一道道工序成的老豆腐最适合炖着吃。豆腐切成2厘米见方的丁,用开水焯一下去除豆腥味,配以高汤、虾仁、黑木耳、冬笋片等,烩制出来的豆腐,是老幼皆宜的养生佳品。一碗烩豆腐上桌,无论是色香,还是味形,都极具诱惑力。

鸡泡饭。整只母鸡清洗干净入锅放清水烧开撤去血沫,放姜片、加盖炯烧2个小时左右。鸡捞出沥干,鸡肉撕成5-8厘米肉丝,码放到扣碗里,配以金针菜,放入锅中蒸一小时,出锅备用。在海碗里放一勺大米饭,将好鸡丝倒扣在海碗里,淋上鸡汤。鸡汤泡饭是一道美食,色彩黄,香气浓郁,味道醇厚,给你出乎意料的惊喜。

鸡蛋皮。将鸡蛋打入一个大碗中搅散成鸡蛋液之后,加入适量的盐、料酒,用筷子搅拌均匀,放置一旁备用。锅中倒入适量菜籽油(或花生油、猪油)预热,将事先已经搅拌好的蛋液倒入锅中,在蛋液上撒上一些葱花,将两面都煎至金黄。将煎好的鸡蛋饼在案板上切成三角形或菱形,整齐摆放到扣碗里,配以菠菜、姜葱等佐料,上锅蒸熟,出锅后倒扣到海碗里就可以上桌食用了

油渣汤。肥肉切片,锅里热少许猪油,把肥肉放进去中火炸出油,小火慢炸炸出多余的油可以用碗装好,炸至油渣状就放入姜片爆香,锅里加高汤烧开,倒入韭菜、油渣,碗里放少许葱花,把油渣汤倒进去稍搅拌一下,一碗营养又美味菇油渣汤就做好了。这个汤喝起来不错,味道很好!

青菜汤。民谚曰“青菜豆腐保平安”,蕴涵着素朴而隽永的心理学、营养学知识。一道青菜豆腐汤,青菜青、豆腐白,汤汁澄碧,不仅营养丰富,更寓意“一清二白,心底坦荡”。这道菜是最后一碗,青菜豆腐汤上桌,宾客开始吃饭,酒宴结束。

民间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说,意思是民间风俗繁杂,仅差数里路就大不相同。在淮阴,不同镇(街)“八大碗”菜品会有些微的区别,红肉(扣肉)、方肉、甜肉卷煎等传统菜肴,也是不少地方农村宴席上不可或缺的名菜。

(淮阴民俗博物馆供稿)




   

淮阴八大碗食俗文化体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