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今日淮阴 淮阴要闻 
徐溜镇洪北村再次获评“全国文明村”

2025-07-08 15:17 来源:淮阴报 字号:[ ]

仲夏时节,走进徐溜镇洪北村,蜿蜒的柏油路旁绿树成荫,文化墙上的彩绘与村民的笑脸交相辉映。这座再次获评“全国文明村”的苏北乡村,正以基础设施焕新、志愿服务暖心、产业赋能增收为笔,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

家门口的“幸福升级”:从“泥路弯巷”到“文明客厅”

“以前这地方是臭水沟,现在成了我们的‘文化客厅’!”傍晚时分,洪北村新建的红色文化广场上,62岁的村民任秀芹正带着姐妹们排练广场舞。霓虹灯下,音乐声与欢笑声交织,远处健身小游园里,孩子们在崭新的器材间嬉戏,老人们坐在凉亭里拉着家常。

近年来,洪北村积极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全村范围内实施了道路亮化工程、循环路线提升、村庄标识更新等工程,新建红色文化广场、健身小游园2处,同时对破落建筑、生态河道等进行专项整治提升,形成“村委发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机制,定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村里村外颜值不断提升,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局面,不断擦亮文明村幸福底色。“设施通了,心也通了。”洪北村党总支书记孙小超说。基础设施的“硬件升级”不仅改变了村庄面貌,更重塑了村民的生活方式。

暖心服务“零距离”: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倪大爷,我们给您送‘爱心餐’来啦!”每周三清晨,“小洪心”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都会准时敲开独居老人倪俊业的家门。这支由党员、返乡青年组成的队伍,创新“移动微调室”机制,结合“我们的节日”“温暖秋冬”“春风行动”“点亮星夜”等主题,持续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累计上门走访服务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共计100余次,组织文艺汇演30余场次,法制宣传、健康科普讲座40余次,受益人数35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组长项琴的“民情日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需求:3月15日帮李奶奶代买降压药,4月2日协调王家兄弟赡养纠纷……更暖心的是“善行义举榜”的设立。村民戴家党因长期照顾瘫痪妻子登上榜单后,带动5户家庭加入“孝老爱亲”行动。如今,洪北村已形成“群众点单、志愿接单、组织晒单”的闭环服务模式。“以前觉得文明创建是政府的事,现在大家都抢着当志愿者。”返乡大学生周凯的话道出心声。

家门口的“致富经”: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

“咔嚓、咔嚓……”洪北村鸭蛋加工厂车间内,56岁的孙大举正熟练地分拣鸭蛋。这家由村引进的企业年产值突破1200万元,带动23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以前在城里打工,顾不上家,现在月入45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孙大举的脸上写满了踏实。

洪北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传统蛋鸭养殖升级为深加工产业链。除鸭蛋厂外,村内常驻企业有众盟生态、正旺刷业、志合养殖等,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另外新招引的大型养牛项目淮安市众盟生态有限公司,投资额500万元,流转土地100多亩,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文化广场上,村民们随着音乐跳起广场舞;鸭蛋厂里,新一批产品正打包装车;志愿者的红马甲在巷弄间穿梭……这或许就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文明新风拂过之处,皆是幸福模样。“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孙小超说。未来,洪北村将重点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让文明之风吹遍每个角落,让幸福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常开长盛。

(王鹏飞 刘须连 傅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