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今日淮阴 淮阴要闻 
日产芡实籽4000余斤 头堡村增收路越走越稳

2025-09-03 17:15 来源:淮阴报 字号:[ ]

近日,南陈集镇头堡村的水域边已一片热闹:薄雾未散,数十名采收工人背着网袋、握着竹制工具走进分散的芡实田,指尖拨开翠绿的芡实叶,用竹器轻轻勾起饱满果实收进网袋,清水沾湿裤脚,笑声伴着水声,芡实采摘季的忙碌就此展开。

“我们村种芡实能成气候,核心就是靠着这满村的好水!”头堡村党总支书记徐锦胜站在田埂上,望着分布各处的芡实田满是笃定。他介绍,村里水域广、水质清透,450多亩芡实田虽不连片,却都依托优质水源生长。过去这些水域多是零星利用,没能发挥最大价值,如今规模化种上芡实,不仅让好水有了“好收成”,更成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力抓手,“从8月到11月,四个月里芡实次第采摘,一直不停歇,能带动五六十人家门口就业,多是留守妇女和中老年村民,早上干活、傍晚领工钱,不用往外跑,日子有奔头。”

“一天170块,离家近,又能照顾到家庭,比在外打工舒心多了!”头堡村三组村民顾祝生擦了擦额头的薄汗,笑着说。她坦言起初担心学不会采摘,跟着老手练两天就上手了,“清晨下田采收,竹器勾果又稳又不伤果,活儿不重,给工钱也及时,心里踏实。”

“眼下正是采收高峰,每天能采4000余斤芡实籽,亩产稳定在600斤左右!”种植大户韩国宝捧着刚采收的芡实,一捏便知果肉饱满。作为种植带头人,他最得意芡实的品质:“咱这水养出来的芡实,颗粒瓷实、嚼着带甜,收购商抢着要。村里帮着对接种苗、请专家指导,今年订单早排到11月了。”他领着人看向加工点,只见新鲜芡实先经粗加工处理,再送进剥壳机脱壳,之后还要经过一轮细加工,确保品质达标后才能装袋装箱,“主要发往浙江、福建、广州一带,那边需求大得很。这样的收成,也多亏了四个月次第采摘的合理节奏。”

如今的头堡村,清晨到中午的时光里,水域旁、加工点始终热闹:荷塘中,工人弯腰采收的身影在绿叶间穿梭,竹制工具划过水面的轻响格外清脆;加工点内,粗加工、机器剥壳、细加工等环节衔接有序,忙而不乱。这一袋袋芡实籽,装着村民们半天的辛劳,更装着丰收的喜悦——靠着村里的好水、好工艺和村民的勤劲,头堡村的“芡实增收路”,正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宽。

(刘须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