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5 15:05 来源:淮阴报 字号:[大 中 小]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今天记者要和您说的就是这个“酱”。
中国美食文化离不开调料的点缀,在丁集镇丁集村,就有一位“隐秘高手”将酱油工艺整得明明白白,在工业化大潮席卷的当下独树一帜……
国道旁的“古法诱惑” 品味百年传承风味
当您在205国道上驾车行驶时,除了欣赏沿途风景,还会被一面“打酱油”的展旗吸引视线。这,就是今天的主角——“蕼源丰”酱园。记者带着好奇走进厂区,嚯!只见几位师傅不紧不慢、超有耐心地摆弄着淋油活儿,那专注劲儿,仿佛在雕琢艺术品。晾晒场上,300多口大缸整齐排列着,缸里的酱油正处在“关键期”——刚刚开启180天发酵大冒险,仿佛在跟时间暗暗较劲,就盼着180天后“出落成”美味珍馐,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古法酿造 一场和食材的“浪漫约会”
在这个食品工业化制作的当下,酱园负责人卜莉还是执着老祖宗的手艺,130年前立下的纯手工酿制“规矩”,岁月流转间已经传了4代人。制作工序那叫一个精细,6-8道关卡,一道都不能少,宛如闯关升级,必须认真对待。
先说这原材料,精选的东北大豆,颗颗圆润饱满得像刚健身完的“肌肉豆”,从黑土地远道而来,满是精气神;配上本地精制面粉,细腻得如同姑娘家的心思;再撒上精制食用盐,浇上纯净水,食材“天团”就此集结完毕。
卜莉给记者细细讲述:“这大豆,得精挑细选,泡个通透,接着就是‘关键环节’——发酵。这发酵必须足时足料,通风48小时,接着‘入住’瓦缸,开启180天日晒夜露的‘养生之旅’,酱油这美味才算是修炼成啦!”您瞧,这哪是做酱油,分明是带着食材谈了一场浪漫又漫长的“恋爱”。
质量把关 手工酱油成为市场“香饽饽”
为什么坚持古法手作呢?卜莉说,因为手工酿造的酱油成分简单、口感纯正,经过实验室对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检验,才能加工、包装、走向市场。为保证酱油滴滴的纯粹、香醇,酱园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也十分严格。检验员马芸拿着实验室报告,一脸骄傲:“咱们纯手工酿造的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稳稳在1.0至1.2之间,这可是高品质的‘身份证’。跟工业酱油一对比,咱这手工的酱油一入口,醇厚鲜香瞬间在嘴里‘爆汁’,给美味加倍!”
创造喜人效益 成为乡村振兴的“调味剂”
“蕼源丰”酱园可不光是传承老手艺,还成了当地的“致富园”。实现稳定用工30来人,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共同为古法酱油事业“添砖加瓦”。
销售方面更是火爆,线下,每天新鲜出炉的酱油坐着“专车”奔赴周边,成了厨房必备的“秘密武器”;线上则通过直播间销往全国各地,一天能卖出15000元,年产值能达到150万元。
酱园工人李明顺拍着胸脯说:“咱干的可是纯手工酱油活儿,作为古法传承人,心里那叫一个自豪。这不仅是赚钱养家,更是给传统味道‘撑腰’,让老手艺代代相传!”
在“蕼源丰”,每一滴酱油都是时间、匠心与传统的“结晶”,心动了吧,还不快来尝尝这古法风味,给味蕾来一场“穿越时空”的狂欢!
(崔希晨 翟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