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16:43 来源:淮阴报 字号:[大 中 小]
春日清晨,淮阴西北部的宋集村早早便忙碌起来。经营豆腐坊的老韦一家,刚收拾了早饭的碗筷,后院里便传出机器转动的声响。
本地产的“八月黄”,经过10多个小时的浸泡,彻底舒展了筋骨。磨豆机代替石磨,大大提升了出浆的效率,但依然保留传统手作的味道,是韦家的坚持。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在煮沸的豆浆中,盐卤与豆浆中的变性蛋白质相遇,迅速胶凝。这种变化的每个瞬间,都逃不过老人的眼睛,其中精密的比例,全靠两代人经验的传承。
一颗颗椭圆的黄豆,经过了泡豆、磨豆、滤浆、煮浆、点浆和压制等过程,不仅最终产品豆腐是一种美食,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还可以做成各种形式的豆制品。豆制品无限包容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创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勤劳朴实的西宋集人,也在不经意间成就了一道地方特色美食——豆芽、豆腐、千张“一锅出”。
热锅冷油、待油温上升后,下葱姜爆香,几勺高汤下锅后,立即放入豆腐、千张,与汤汁一同煮开后,最后放入豆芽。经过半小时文火慢炖,豆芽清香酥脆,豆腐和千张的空隙里浸满汤汁,不同豆类制品融合出的复合香味,仿佛可以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更有滋味。
人们对美食的眷恋,往往承载着对生活的热爱。一个小村,家家户户每天忙碌不停,世代相传的技艺,让西宋集的豆制品带着与众不同的细密绵滑和清鲜柔嫩,从徐溜镇源源不断地走向更大的市场。与之一同声名远扬的还有这道材料易得、做法简单的豆制品一锅出,勤劳智慧的当地人给它取名“宋氏三姐妹”。
(蒋佳佳 吴雨哲 吕薇)